2023年8月16日,第五届中国电子政务安全大会在京开幕。该论坛由中国信息协会主办,以“数字中国安全未来”为主题,聚焦业界关注的政策、应用、技术、标准等核心问题,分享数智化技术在数字政府的成果应用与反思,深入研讨如何夯实数字政府网络安全工作基础,共同探讨未来发展方向和改革新路径。视联动力携网络安全解决方案亮相论坛,视联动力总裁助理杨智超发表《安全守护,数通未来 - “视联网”系统夯实电子政务安全“底座”,助力数字中国行稳致远》主题演讲,向与会人员分享极具行业变革性的黑科技 – 视联网“星云”网络&数据安全防护系统,并展示了最新的案例应用及实践成果。
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,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,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。其中,电子政务是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枢纽,与优化政府治理能力、健全统筹协调、推进公共数据共享、驱动社会经济发展等息息相关。视联动力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趋势,凭借新一代视联网自主安全通信技术优势,打造安全与效率兼顾的网络底座,并成功在多个省市、区县的应急指挥、智慧医疗、信息共享、社会治理等场景实现落地,为建设社会义现代化国家、打造高质量发展注入全新动力。
高速发展下的隐藏危机
网络安全备受关注
当前,我国电子政务和数字政府驶入快车道。截止2022年底,我国数据中心在用算力总规模超180EFLOPS,位居世界第二;数据存储量达724.5EB,同比增长21.1%,全球占比达14.4%;数字经济规模高达50.2万亿元,总量稳居世界第二。在电子政务领域,我国已实现地市、县级全覆盖,乡镇覆盖率达96.1%,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名注册用户超过10亿人。但在海量的数据背后,一直隐藏着诸多安全挑战。
近期网络攻击事件频发,新型攻击手段层出不穷:2022年4月,西北工业大学遭受境外发起的网络攻击,被窃取超过140GB高价值数据;2023年7月,武汉市地震监测中心遭受境外组织的网络攻击,数据可能已遭非法控制和窃取,已对我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。这一系列事件,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: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。
四大安全特征
化被动防御为主动防御为什么网络安全屡屡破防?杨智超用4大难点总结出其背后原因:传统网络体系隐患难消、被动防御系统脆弱无解、隐匿性强安防难度极高、新型攻击手段面对四大痛点与挑战,视联动力打造以“主动防御”为特点的视联网“星云”网络&数据安全防护系统,凭借“自主可控的网络协议、面向连接的通信方式、先管理后服务的通信机制、基于密码的协议内生安全特性”四重安全特征,形成国产协议+国密算法+可信机制+体系安全的防护机制,构筑清晰可靠的安全护城河,将风险隔离在外,将“被动防御、堵漏止损”的安全模式,升级为“主动防御、先知先觉”的预防体系,夯实电子政务安全“底座”,助力数字中国行稳致远。
构筑多重安全防线
全方位提升电子政务能力
在论坛演讲中,杨智超进一步介绍了视联网“星云”网络&数据安全防护系统的多重安全防御体系。首先,是拥有让云应用的数据资产隐身的能力,解决了传统防御模型下数据易丢失的关键痛点;其次,通过“一网两线”中的异构灾备、安全加固、融合承载特点,实现主动防御,无惧断网、无惧攻击,保障业务无中断运行,保护网络安全;最后,利用VVoE实现固件信任管理、国密算法认证、安全访问控制、安全动态管理等功能,确保访问来源可信、业务连接受控、数据交互安全,各类威胁隐患可识别、可封堵,有效抵御内外部攻击,最大程度规避数据窃密与泄露的风险。全态势感知与联动防御协同,全面提升政务数据安全防护能力。
注:一网指全省一张电子政务外网;两线指数据传输线及视频传输线
具备“防渗透、看不到、攻不破、进不来、拿不走、出不去”六大能力的视联网“星云”网络&数据安全防护系统已在国内多个省市完成场景化落地,并交出“各地攻防零漏洞”的满意答卷。
杨智超分享到,中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国家电子政务体系,网络数据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视联动力研发的视联网“星云”网络&数据安全防护系统保证了数据和文件的集中管控安全,避免非法拷贝和篡改;通过端到端的全流程访问控制管理和“微隧道”隔离机制,让敏感数据得以安全访问。未来,视联网“星云”网络&数据安全防护系统将继续发挥自身网络安全优势,在更多的省市落地应用,为网络数据安全提供保障,释放数据价值,推动电子政务的高质量健康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