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云计算技术的蓬勃发展,云数据中心逐渐取代传统数据中心,我国电子政务迎来了快速发展期,各级政府积极推动政务信息系统上云,以促进数据资源开放及信息共享,从而提升政府的服务效能。
政务云承载着国计民生的核心资源,政务云安全是电子政务系统安全的基石。而随着政务云承载的政务系统以及汇集的数据不断增多,云平台的安全性愈发突显,甚至可能影响国家安全。政务云在安全运营、多云安全、数据安全、新安全技术应用等方面面临新的安全挑战,建设安全可信、敏捷创新的政务云安全体系迫在眉睫。
创新云数防护方案
“星云”守护云端数据资产
在云化环境中,网络边界日益模糊,传统“边界安全”防护策略在各类APT攻击(高级持续攻击)、仿冒攻击、漏洞攻击面前日益捉襟见肘。那么,什么样的云安全防护措施才是有效的?
首先,云安全防护措施必须具备自主可控的技术优势、更要对客户场景有深入理解,解决实际业务场景中遇到的具体问题。
其次,云安全防护措施必须具备兼容性,能够兼容各类异构云平台、协议与设备,面向差异用户提供一致性体验。
第三,云端数据访问连接必须是可监管、受控制、可信任的,即使攻击者突破传统“边界安全”防护措施,也不能盗取海量敏感数据资产。
该方案为提升云平台数据安全防护能力,在现有边界安全防护策略的基础上,通过国产自主可控的“视联网”协议为各级云平台构建数据库异构隔离保护区,以细粒度“封闭式”访问控制管理的方式,对于通信安全、数据安全实施保护,实时感知阻断非法访问,防止数据丢失。
云数防护6大核心能力
构筑新一代数据安全范式
在云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之间部署“星云”网络&数据安全防护系统,协议级隔离IP连接及对应攻击。采取“零信任策略”为云应用服务器构建访问特定数据库服务器的专属微隧道,隔离阻断横纵向渗透。采用SQL语句合法性管控策略,数据库访问特征建模的方式实时识别并阻断非授权访问与攻击。采取“一屏通览”的方式对已授权的访问连接进行监视、记录和告警,实时发现和阻断攻击行为。实现云平台及数据中心“防渗透、攻不破、进不来,数据资产拿不走、出不去”。
01 越权访问 防渗透
对合法及登录态用户行为进行特征识别,实时阻断非法连接,防数据越权访问。
02 访问入口 看不到
数据、设备IP、端口等“可用不可见”,数据在互联网“隐身”。
03 异构协议 攻不破
非IP异构协议对传统针对IP协议的攻击方式和攻击方法“免疫”。
04 威胁行为 进不来
管控结合体系安全,威胁行为对端口的异常操作会立刻识别并阻断。
05 窃取目标 拿不走
限定正常用户可访问的数据,阻断针对数据的批量窃取。
06 核心数据 出不去
数据运维与数据处理基于数据域管控,禁止将数据送出。
云、网、端体系化协同防护
构筑数字安全新屏障
重云端轻终端、云网端缺乏体系化安全协同能力,都容易导致网络安全破防。视联网“星云”网络&数据安全防护系统,从云、网、端三大层面利用异构、隔离、加密、隐身等多种方法体系化、全方位保护网络与数据安全。
网络安全防护:打造清晰可靠的通信网络防护效果
01
一网两线,异构灾备
主线遭受攻击或断网
业务可平滑切换到备线不受影响
复用现有通信链路,对备线进行视联网协议适配升级。主用线路支持IP协议,备用线路支持视联网协议,实现“一网两线”异构灾备。
02
数据传输,安全加固
非法设备无法连接网络
保护数据端到端通信安全
通过“内生安全机制”和国产商用密码算法对设备入网进行加密处理,攻击者不能入侵加固的网络设备,不能在通信路径实施监听窃密。
03
按需组网,融合承载
打造低延时、低抖动、高安全的确定性网络
支持按照“一网多平面”的方式实现窄带非实时(如数据业务)和宽带实时(如视频业务)业务融合承载,高效灵活组网,大幅度地提升 “共网”承载的服务质量。
电脑终端防护:构建软硬件漏洞风险免疫屏障,建立安全可信的计算环境
在终端接入区的办公电脑部署视联网安全控件VVoE,实现终端安全防护。采用自主知识产权的设备标识技术、可信计算技术,以及国密算法加固的认证与通信机制,构建电脑端智能控制和安全执行双重安全体系。对软硬件、通信端口、业务连接、用户身份与权限实施认证、审计和细粒度管控,对端到端通信数据进行加密保护。实现办公电脑等局域网智能设备身份不可仿冒,软硬件等固件安全可信任,恶意代码无法注入启动,日常使用受监管可追溯,控制权不被窃取,通信安全数据不泄密。
数字化云时代,数字安全已成为社会发展的“核心底座”。视联网“星云”网络&数据安全防护系统为政务云上的数据资产提供纵深安全防护能力,助力建设和优化政务云安全体系,构建适应各方的安全能力闭环。现已在国内多个省市完成场景化落地,覆盖电子政务、远程医疗等领域,成为政企加强数字安全、迈向数字转型的“安全利器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