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,数据已成为驱动社会经济前行的核心生产要素。国家发展改革委、国家数据局、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的《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》,明确了构建低成本、高效率、可信赖的数据流通环境的重要性,以推动数据在多元主体间安全有序流动,精准匹配数据供需关系。
当前整体处于建设初期,统一目录标识、身份登记及接口要求的标准规范尚在协同推进,但视联网在数据可信流通的关键维度上,已展现出独特优势与巨大潜力,逐步成为释放数据价值的重要力量。
视联网协议级内生安全保障
筑牢数据可信流通基石
在复杂的数据流通环境中,信任是基石。视联网凭借自主可控的V2V协议核心技术与严谨的通信机制,构建起数据可信流通坚不可摧的信任防线。
自主可控的技术内核:V2V视联网协议是视联动力自主研发的国产非IP协议,对通信协议、地址资源、域名解析体系以及根服务器拥有绝对控制权,达成了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。同时,视联网的协议、芯片、设备、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均已实现国产化并符合信创要求,构筑了从底层协议到上层应用的自主安全防线,在数据可信流通过程中有效规避外部技术依赖风险,确保数据稳定、安全、高效流通。
主动防御机制: V2V视联网协议融合国密算法加密及可信计算,保障数据流通过程的保密性与完整性;并通过“先管理、后通信”的工作机制,对每次服务单独进行通信许可,实现设备终端与用户数据完全隔离。从“堵漏止损、后知后觉”的被动式防御,转变为“自主免疫、先知先觉”的主动式防御,极大降低传统网络通信技术安全风险。
视联网超低时延优势
开启数据高效流通引擎
数据流转速度直接关联着各行业的创新活力与决策效能。视联网凭借其创新数据交换机制和传输性能优势,打造出高速稳定的数据传输通道,为数据可信流通提供高效率方案。
创新数据交换机制:视联网采用类似电路交换的硬件方式,传输过程中不需要任何格式转换、全程不打开、不修改、不做任何处理,取消了不必要的流量整形和数据缓冲,使得基于视联网组成的通信系统能够快速实现数据的转发和交换。
V2V与TCP/IP网络的传输机制对比
实网测试展现超高指标:基于视联网协议建设的算力网,在100G超大带宽、90%网络重载条件下,可达到百公里传输时延仅0.56毫秒,抖动小于1微秒,丢包率为0,完全符合国家算力网要求,有力推动数据在网络中的高速流转。
视联网创新成本优化方案
开拓数据经济流通新路径
在数据流通的经济账上,视联网凭借创新技术方案和应用实践,提供了可复制、可推广的成功经验。
低成本升级现有网络: 视联网的电子政务外网“一网两线三栈”方案展现出了显著的成本优势。该方案基于视联网兼容V2V、IPv4和IPv6协议的特性,在保留原有电子政务外网的基础设施前提下构建视联网,二者互为备份,不仅提高了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,还避免了重复建设带来的高额成本投入,实现了网络升级的经济转型。
电子政务外网“一网两线三栈”方案
跨区域调度低成本算力资源:“疆算入渝”项目是视联网的成功实践。通过跨区域调度新疆哈密绿色、低成本的算力资源,实现算力资源优化配置。在90%高重载环境下,其仍能保持极高确定性指标,相较同等传送能力和服务质量的IP网络,视联网带宽利用效率提升了10倍以上,投资成本仅为传统网络的1/10,成功实现低成本、跨区域的算力资源调度,提升了数据经济的效益。
视联网驱动算力应用落地
促进数据价值释放
构建数据可信流通环境的核心目标是释放数据价值。视联网通过智能算力调度与促进算力应用落地,深度激活数据价值。
智能算力调度:视联网的算力调度平台通过整合异构算力资源,跨越资源池、架构和厂商的限制,实现异构算力资源的互联互通和高效调度。通过这种智能的算力调度和供需匹配机制,视联网推动数据在不同组织和行业之间安全有序流动。
视联网算力调度平台
算力应用高效落地:算力资源通过视联网城市算力网络解决方案,为政企和个人用户打开了快速接入和使用算力的大门,实现了数据价值的深度挖掘和广泛应用,促进了产业的升级和创新发展。
视联网城市算力网络解决方案
促进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,是国家重要战略布局。视联网凭借其自主可控、确定性的技术优势及创新实践方案,精准发力构建数据可信流通的各个环节,助推国家数据战略落地,持续为构建数据驱动的经济社会新形态赋予能量。